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网

欢迎访问 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网

学身边榜样,敬建党百年

百年建党的伟大日子到了,百年的历史发展,是无数共产党人用自己的坚守与奋斗与人民一起构筑了这伟大的中国。农村支部书记,党员中最为普通的一些人,从来都是深入基层,冲在最先的。在这人的人群中,我最敬仰的莫过于李连成书记、常德盛书记和郑初一书记。值此建党百年之际,给大家细数下这些无名英雄的光辉事迹。也给诸位农村党员一面镜子,看看自己与前辈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一)李连成年年有成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选为书记以来,带领全村人民奋斗至今。无论是之前种植蔬菜,还是后来搞电光源产业,李书记都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李书记是这个村里第一个万元户,也是第一个搞蔬菜种植的人。当年能被选上村书记,与他的经济头脑分不开。他当上村书记后,带领全村人一起搞蔬菜种植,后来发现种植蔬菜的村子越来越多,觉得需要进行产业转移,又开始带领大家做电光源产业,招商引资,一举形成了产业集聚效应。

 

李书记现在取得的成果,是他自己吃了很多亏换来的,当时村民没资金没技术发展蔬菜种植,是他借钱给技术,村里选宅基地,他选了最差的。不仅如此,李书记很重视做好村民的保障工作,这是难能可贵的。村民与市民的差距不能单纯用人均纯收入来计算,毕竟在城里生活成本是很高的,村民和市民的差距更重要的体现在资源的占有和保障上。这就是我一直强调的观点,要做好村民的保障工作,为村民兜底。李书记比我早做了很多年,现在这里已经有了一个超过五千人的教育集团,有一家三甲医院,农民看病的费用除医保报销外剩下的全部村里负责,这是真正的做到了“看病不用愁”。其次,李书记对城市和乡村有着很深刻的理解。西辛庄招引产业进村,从最初的蔬菜种植向第二、第三产业升级,李书记抢先一步带领村庄发展起来,这需要魄力,更需要眼力。虽然在行政建制上西辛庄还是一个“村”,但是其本质内核已经是一个“市”了。李书记没有用村来限制自己,也没有用市妄自菲薄,而是靠着朴实的向上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带领大家往前走。外人怎么看西辛庄建市这个事不重要,村民获得实惠,真正提升幸福感是最重要的。诚如李书记在建市大会上说的那样,西辛庄的就地城市化是中国农村推进城市化的好路子!

 

 

(二)常德盛常常得胜

 

2021110日党委换届选举,常德盛在蒋巷村领导岗位上奋斗了整整54年。50年多来,他理想信念始终不变、本色情怀始终不变、精神干劲始终不变,心为群众想、领着群众干、家让群众当,一心关爱百姓,一辈子无私奉献,成为一面特别具有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旗帜。

 

在常德盛看来,所有的身份,没有哪个能比“共产党员”更重要。19665月,22岁的常德盛光荣入党,这个生于旧社会的年轻人,曾亲眼目睹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人们从旧社会走向新社会、让中国大地“旧貌换新颜”的过程。从社会主义建设阶段,到改革开放、走进新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人民从贫困走向富裕再走向幸福。在常德盛心里,始终对党充满感激,这也使他明白,共产党人为劳动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是责任,更是信仰所在。

 

50多年来,常德盛始终用一名普通共产党员精神追求,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孺子牛精神。刚走上领导岗位的时候,恰逢“文革”开始,在那个“一手抓革命,一手促生产”的年代,常德盛作为蒋巷生产大队大队长,全面主持村里生产工作。面对恶劣的环境,常德盛没有退缩,还喊出了“穷不会生根,富不是天生。天不能改,地一定要换”的响亮宣言,在今天看来,这样的誓言依旧振聋发聩。于是在蒋巷,“治水改土”、治血吸虫病成为了自力更生迈出的第一步。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常德盛带领大家实施了长达10多年的治水改土工程,靠一根扁担两只箩筐,肩挑背扛,累计完成50多万立方米土石方。千亩低洼地填高了1米多,变为田成方、树成行、渠成网、路宽敞的旱涝保收粮田。

 

20世纪80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苏南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常德盛决心抓住大好机遇把工业发展起来。通过到上海、南京等大城市考察市场,他决定兴办建材厂,生产彩钢板。为拓展市场,常德盛昼夜兼程奔波大江南北。正是靠着这股拼劲,也靠着热忱和诚信,常德盛赢得了客户的信赖,打开了新型建筑材料的市场,常盛集团也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发展成为华东地区知名的轻、重钢结构和轻质建材企业,为全村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当蒋巷村民的米袋子、钱袋子双双鼓起来后,面临着还要不要继续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20世纪末,常德盛敏锐地发现了乡村旅游的广阔前景,于是,他创造性地提出了“旅游旺家”的新思路,村里由“农业起家,工业发家”正式走向“旅游旺家,生态美家”的发展阶段。村里每年吸引游客2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近千万元,成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实现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互动共赢。如今,蒋巷村工业产值已超过10亿元,但是,在这里却看不到连片的工业厂房蚕食农田的现象,依然保持着江南水乡田园之美。

 

19739月担任蒋巷村支部书记以来,常德盛就给自己规定了“三不”原则:不吃请、不受礼、不徇私,甚至连自己的兄弟找他找关系办事,都被他严词拒绝。常德盛自己的事坚持不求别人,不走旁门边道,更不走歪门邪道。“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已经出了名的常书记本可以通过自己的关系,给子女落实一个好单位,但他并没有这样做,全靠他们自己发展,直到目前两个子女还都是个体户。”这一切,村民们看在眼里。

 

随着村里的发展事业蒸蒸日上,20世纪90年代,常德盛又将自己的“三不原则”发展成“不拿最高工资,不拿最高奖金,不住最好房子。”虽然是企业董事长,但他却只拿村里党委书记一份工资,企业转制时,该拿的股份他一分没要,这些股份,在今天至少价值3000多万元;该得的销售提成即使以1%计算,多年累计也有千余万元,他分文没取。

 

在进入新时期时,常德盛再次丰富了“三不”原则的内涵:职务不搞终身制,职位不搞世袭制,工作不搞家族制。一向不肯“好为人师”的常德盛,总是保持着谦逊和低调,随着时代的变迁,只是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三)郑初一始终如一

 

同为浙江老乡,郑初一兄弟在乡村振兴上所做的贡献比我大得多。1994年,在村里干了15年会计的郑初一,成了村党支部书记。新官上任的第一把,就到村庄建设规划。他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听取村民的想法,并花了3个多月动笔设计,制作了金星村未来布局的平面规划图。如今,这张图纸还在郑初一的办公室。虽然个别地方已有褶皱和发黄,但规划的基本内容仍清晰可见:成排成行的住宅房、五纵四横的村庄道路以及大片用来发展的空地……很多地方是郑初一用粉笔勾勒出的,但它却成了影响金星村未来发展的转折。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金星村在郑初一的带领下,又置办了茶叶加工厂、砖瓦厂,村民收入明显高于全县水平。到了21世纪初,金星村的生态建设就领先全省,做到了村中垃圾集中处理,家家户户都建有沼气池等。

 

除此之外,郑书记对乡村治理也有自己的想法。早在二十年前,村里就按照一村一册、一户一档、一事一表的标准建立民情档案,并且每周一日定时进行民情沟通,不管是大事小事,一律全程服务。根据村民白天上班务农,晚上相对空闲的特点,率先在全县行政村中实行了村干部晚值班制度,让村委会的电灯为村民亮起来,这样既方便了村民办事,也促进了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感情交流。久而久之,村委会办公室便成了全村最热闹的地方,村民们都喜欢聚在这里聊家常、看书读报,村干部特别是郑初一成了他们最信任的人。渐渐地,村民们更团结了,村里的风气也变得越来越好。

 

2006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到金星村调研,提出了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这就是新农村的殷切希望。14年来,金星村党支部在郑初一的带领下,始终牢记习总书记的嘱托,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党建统领的工作理念,秉承一颗红心,抓牢一条红线,从发挥党员先锋引领作用契入,打造引领乡村振兴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建设村庄、保护生态的同时,建设美丽村庄,发展美丽经济,依托乡村旅游,发展茶叶、民宿、竹制品、汽糕等特色产业,让老百姓从卖山林卖生态,变种种砍砍走走看看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的期望,在金星村变成现实。

 

   

(四)学榜样有力量

 

正是跟以上几位优秀村支部书记都有过深入的了解,才让我明白自己与他们的差距在哪里。作为为党奋斗四五十年的老党员,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大家多学习、找差距的点。首先,面对的环境不同。不可否认的是,以上几位前辈在乡村时正赶上改革开放的重大历史转折期,村内变化多、矛盾集中,资源又相对匮乏,工作更加困难。而我所在的时期虽然乡村工作依旧有难度,但是跟他们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最起码有街道党委的支持,我背后是有支撑的。每思及此,总是感慨他们的不易,也感谢城西街道给我的帮助。其次,个人的能力不及。我跟郑初一书记基本是一个年代的人,但是我没有他那种统筹资源、协调各方的能力。同处于浙江的乡村,如果我的能力比他强,当时我就不用离开村里去外面闯生活了。而抓住机遇的李连成书记、常德盛书记更是如此,带领自己乡村在改革中杀出一条血路,这需要能力和魄力的双重加持,而我,自愧不如。做了这么多年,何斯路既不是村庄经济发展最好的,也不是文化挖掘最透的,只能说在治理上还有一点小成,与榜样差距甚远。最最重要的是,我不像上面几位那么大公无私,我是有所图的。我做不到四大皆空一心为民,内心里还是希望在为民办事的基础上给自己积累一点美名,能够让别人尊重自己、重视自己,足矣。

 

 

时代造就了这样一批优秀村书记,我党给了这些村书记展示的平台,而你我只能如同稚嫩的孩童一般仰望这些闪耀在天空中的璀璨明星,牢记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做法,寻找自己的差距。建党百年,这样的村书记造就了我们现在的中国乡村,这样的中国乡村构成了现在的中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需要你我去践行,去实现。

 

让我们向这些优秀的村书记表达自己的敬意,让我们向那些普通的村书记表达自己的谢意。路途遥远,道路难行。功劳苦劳,不辞辛劳。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就是向党献礼的最好注解!

 

唯有学习,唯有敬意!

 

作者:何允辉

注:文章部分图片和内容来自网络和他人提供,在此表示谢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