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网

欢迎访问 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网

台州黄岩茅畲人大:构建“代表+调解”新机制 推动矛盾纠纷全过程化解

 

 

作者:茅畲乡人大 应佳依 林美琴

 

近年来,黄岩区茅畲乡人大积极努力构建人大代表参与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的新机制,充分发挥各村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特点,时刻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履职理念,走近群众、服务群众,引导乡村各级人大代表援助乡矛调中心更好地化解纠纷工作。

 

 

做调解方案的“策划者”

茅畲乡人大主席团紧跟乡“矛调中心”工作计划,建立起纠纷信息共享的工作方式。为了更深层次了解纠纷根源,乡“矛调中心”接案后第一时间与乡人大进行信息共享,乡人大办则将纠纷人员的基本信息发布到乡人大代表群,鼓励引导那些对纠纷双方知根知底或矛盾双方都信任的代表临时组成矛盾调解援助小组,在调解前充分了解情况,并与乡“矛调中心”人员共同策划调解可行方案,使矛盾调解更快更有效。

 

8月份,茅畲洋村前后门邻居因建房位置发生争执,村干部多次调解无果后,请乡“矛调中心”协助调解。原计划定于823日进行调解,乡人大主席团得知信息后积极与该村人大代表进行对接,经各代表仔细分析和深入了解后,摸清了问题症结就是具有决定权的一方当事人目前还在外地种瓜,需要等他回来进行进一步深层次的沟通协调。代表们及时联系这名当事人,并约定好调解时间,最终于913日在茅畲乡人大代表联络站,圆满化解此次纠纷。

 

 

做情感沟通的“解密者”

茅畲乡人大在长期的矛盾调解过程中发现,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与矛调中心工作人员之间都或多或少存在着不信任感,即使是公平公正的调解方案,相互之间的对立情绪也会使调解效果大打折扣。但如果有同村的、相熟的、信任的人大代表参与调解,进行情感沟通、司法解释等,就像是给当事人吃下了一颗“定心丸”,能够促使当事人向着解决矛盾的方案靠近,更有效地推动矛盾的成功调解。

 

 

2025年春节期间,村民牟某某在茅畲乡基本农田集中整治过程中受伤,在家休养了半个月,并花费了不少医药费。他多次找施工单位赔付,因金额问题未达成一致,于是施工单位向乡“矛调中心”申请给予调解。牟某某担心自己不懂法律知识又不认识乡矛调中心的工作人员,所以面对乡“矛调中心”作出的较为公正的赔偿协议时,一直不愿签字。面对这种情况,乡人大向其推荐区人大代表杨明俊协助调解。杨明俊在调解过程中向当事人详细解释了相关的法律规定,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牟某某也逐渐接受了乡矛调中心的调解方案。

 

“有了人大代表的陪同,一方面使我在调解室里感觉到自己也有可依靠、可信任的人在场,说话更有底气;另一方面,在调解中代表们都用法、用情、用理,让我感到此次的调解是公平、公正的。”最后牟某某收到医疗费和其他补偿费用共计16088.52元。 

 

 

做协议执行的“助推者”

当矛盾纠纷化解达成一致后,双方签署相关矛盾调解协议,但后续各方执行也要助力到位。当矛盾双方回家后因各种因素的干忧,会出现一方或双方后悔而使化解工作“空欢喜一场”。在这方面,各村的各级代表占有“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能随时掌握各方思想变动情况,及时纾解,确保双方按调解协议执行,助推矛盾调解一个、落实一个。

 

去年9月,上街村有兄弟俩因建房需要调剂位置而发生多次争执,向乡“矛调中心”申请调解。经矛调中心工作人员的调解下,兄弟俩都同意协议条款并签下协议书。可两天后其中一方反悔,致使本次调解失效。而在同一时期,浦洋村村民杨某某因建房时自家宅基地不够,需向邻居调换30平方未成而发生矛盾,在由乡人大代表牟秀明、牟邦军组成的矛调小组协调下,要求杨某某以地换地的基础上再向对方支付适当的补偿费,双方达成协议并签订协议书。有了本次的调解经验,乡“矛调中心”特地请求代表牟秀明、牟邦军继续跟进兄弟俩的矛盾调解工作,助力调解最终取得成功,给本次调解行动划上了圆满句号。

 

 

截至目前,茅畲乡人大共助力调解各种矛盾纠纷11起,接待群众来访18人次,走访群众102人次。尤其在茅畲洋村眉岙造田造地工程施工过程中特殊事件处理方面,区、乡人大代表在调解双方纠纷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助力双方纠纷成功解决,为茅畲乡茅畲洋村造田造地工程争取时间,确保工程如期完成,为该村土地成片流转,引进工商资本进行规模化经营,后期零星地块抛荒整改工作奠定了基础。

 

下一步,茅畲乡人大将继续协同乡“矛调中心”,不断优化调解工作流程,丰富调解手段方式,保护每位群众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不断探索深化新时代的“枫桥经验”。